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陕西安康:奋进有为 铸就更大辉煌

时间:2016-11-28 14:06来源:人民在线
   治国理政新理念新实践
    百年安康人文厚重,历史悠久,而长期性特征即是贫困。从回溯历史到着眼现实,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意义深远到响应全国的“安康模式”,在此开端,风生水起。
    五年来,安康瞄准改革契机,因地制宜,坚持生态优先、民生为本,培育新兴产业、提升特色等发展战略,集中做好脱贫攻坚、新型城镇化、打造宜居宜业、保护原生态实现绿色发展,引领安康社会经济发展驶入时代新航道,绘制出一幅宏伟新蓝图,呈现出快速兴起、蒸蒸日上的一派新气象。
    穿越在秦岭巴山间,山峰林间云雾缭绕,变幻无穷,宛如一幅“活了”的水墨画卷,四季美轮美奂,令人叹为观止。
    肥沃的河谷盆地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汉水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秦巴子民。然而,不容乐观的是千百年来,险峻的地形和环绕的群山使当地的交通环境长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成为发展经济的首要阻碍。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贫穷面貌,实现全面脱贫致富奔小康,任务十分艰巨,不仅需要付出的努力更多,需要凝聚的力量也更大。
    绽放秦巴之美—— 新时期安康人的时代精神激发出奋进有为的内生动力
    当我们站在 “十三五”新开端,统揽全局,深入“安康模式”。同广大群体共同通晓“安康模式”是如何脱颖而出,步步崛起,赢得众人瞩目。
   《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大赞“平利模式”,称其在社区住得好、就业好才是王道!---平利模式是中国人口红利转型的有益回答。这是主流媒体首次宣扬“平利模式”,为安康增光添彩。
    打造“交通枢纽模式 ” 强建运输事业
    经济要发展,交通需先行。过去的安康,山高路远,崎岖不平,无论当地人出行就业,孩子就学,交通滞后的现象给群众带来了极大不便。
    “十二五”时期,安康坚持主动作为,率先突破交通发展。交通运输工作紧扣“打造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目标,创造机遇谋发展,主动作为抓落实,交通运输事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势头,5年累计完成交通投资211亿元,成为支撑经济发展的强硬支柱。
    全市建成高速公路2条,通车里程达577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实施干线公路升等改造工程571公里,完成县城过境公路改造项目4个,建设跨汉江大桥5座。建成重要县乡公路280公里、一般县乡公路966公里、通村公路881公里、战备公路6条55公里。建成安康至白河高等级航道及一批港口工程。公路总里程达到2.27万公里,较“十一五”末净增3300公里,路网密度每百平方公里达到109公里、净增27公里。8个县区通了高速公路,100%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建制村通公路,96%的建制村通水泥路。
    交通建设实现大跨越。截至8月底,市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亿元,占年度投资任务的79%。其中国省干线完成投资7.95亿元,农村公路完成投资6.91亿元,运输站场完成投资8400万元,港航设施完成投资950万元。
    未来五年实现大变样。综合交通将按照铁路“两网”、高速公路“六辐射三联线”、航空“一机场”、干线公路“一通道、三横、八纵”的思路,努力建设西成、西渝两条高铁及阳安铁路复线,建成2条高速和一个4C级机场,改造提升6条国道、13条省道和一条可通行500吨级船舶的高等级航道,形成包括高铁、高速、航运、航空等内畅外联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融入关天、成渝和江汉2小时经济圈。
    随着交通环境日益改善,全市经济发展走上“快车道”,百姓出行更便捷。纵横交错的交通设施,构成了城市的血脉和骨架,推动着城市大踏步迈向现代化。
    开展“党建扶贫模式 ” 建强基层组织
    向脱贫宣战、向奔康发力,既是政治责任,也是政治任务。为引导广大党员齐心协力向奔康发力,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市各级党组织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工作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动员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向贫困宣战,决战决胜扶贫攻坚,形成以“红色党旗引领绿色发展”为党建工作主旨,构建了党委统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机制,5年实现42万贫困人口脱贫,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协同推进的绿色扶贫新路子。
    安康市委书记郭青说,县乡换届刚一结束,市各级新班子迅速聚焦精力,把脱贫攻坚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上强力推进,进一步凸显基层党组织一线核心地位,通过“支部破难题、能人建平台、群众立精神”,全面推行“支部+X(园区、景区、社区工厂、专业合作社等)+贫困户”模式,把党的力量挺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安康形成的党建扶贫模式,使党建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确保扶贫脱贫能够取得实效。  
    抓住改革创新机遇,寻求脱贫攻坚出路,构建脱贫攻坚指挥部领导体制。安康市抽调286名干部充实到各级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发挥村两委会、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四支力量”作用,打通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党建精准指导与就业式精准脱贫深度融合,龙头企业、创业大户、致富能人聚在党旗下,推动贫困户融入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弥补能力不足、获取稳定收益。创新集中安置社区党建工作,健全社区组织架构和公共服务体系,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方式促进充分就业,增强贫困群众归属感、获得感。
    旬阳县城关镇李家台村有一位身居国企要职的同志,他是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下派到该村担任“第一书记”的刘满堂,从大都市优越的生活环境中来到边远落后的山村担任“第一书记”,积极为群众脱贫致富谋新路、出对策,为改变穷村面貌跑项目、搞建设,深得当地干部群众一致好评,成为安康市“第一书记”的好典范、扶贫干部的好楷模。
    脱贫攻坚的“党支部+”模式是基层发展的关键。汉滨区大河镇党委紧紧抓住基层党支部这个坚强堡垒,激发其主观能动性,使其成为脱贫攻坚促发展的中坚力量。在脱贫攻坚中,基层党组织的任务就是要为群众找到发展好路子,这成为大河镇基层党支部负责人的共识。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党支部帮忙争取镇政府支持10万元资金和2公里园区道路建设项目,在党支部的倡导下,合作社一次吸收对口帮扶61户贫困户,从圈舍选址搭建到饲料、防疫等各个生产环节为贫困户提供全程跟踪服务。支部还代表贫困户和合作社签订了回购合同,把贫困户的养殖风险降到最低。通过支部倾心找路子,党员真情来帮扶,使大河镇迅速涌现出“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党支部+能人大户+贫困户”、“党支部+搬迁社区+贫困户”等多种扶贫模式,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全镇已发展核桃园2.8万亩,魔芋3156亩,蔬菜2258亩,种植葛根、黄秋葵等特色农产品500余亩。
    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推进党的建设和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引领贫困山区群众同步全面小康,坚持把党的力量挺在前面,凝聚全社会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信心和决心。为此,各种各样的经济组织挑起大梁,贯通形成了安康“支部+X+贫困户”党建扶贫模式,促使党员和先富起来的群众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帮助贫困户一起抱团发展,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一线基层组织建设得到新加强、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锤炼了党员干部能力作风,村级经济社会发展有了新提升,切实体现了党的旗帜始终高扬在脱贫攻坚最前沿。
    汉滨区的“金融+企业+贫困户”模式紧随其后,积极展开,形成了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方力量“强强联手”,合力助推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战略。
(责任编辑:李岩岩)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