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文化 >

发挥香港独特优势 大力弘扬中华文化

时间:2019-03-29 15:26来源:人民在线
1.jpg
全国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中华文化总会会长 高敬德
  弘扬中华文化,本身就应该是香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能否做好香港弘扬中华文化的工作,能否坚定「一国两制」的文化自信,事关香港「一国两制」能否稳步推进、是否后继有人、可否行稳致远。所以,应把弘扬中华文化作为落实「一国两制」重要方略予以高度重视,更需要作为实践「一国两制」系统工程全面部署。
  一、香港需要对弘扬中华文化有目标方向
  一是举旗帜。香港就是要高举中国新时代的旗帜,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思想教育广大民众、推动工作,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动「一国两制」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二是聚民心。香港就是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唱响主旋律,壮大正能量,做大做强爱国爱港主流思想舆论,把全港民众士气鼓舞起来,朝著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团结一心向前进。
  三是育新人。香港就是要坚持立德树人,以文化人,提高新一代港人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培育能够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是兴文化。香港就是要坚持新时代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优秀文化,发展香港特色先进文化,激发中华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为建设伟大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五是展形象。香港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2.jpg
  二、香港需要从八方面确立弘扬中华文化的指导思想
  1、以习近平总书记坚定文化自信的系列论述作为香港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性指导思想。
  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总书记非常重视并鼓励香港弘扬中华文化。习总书记2017年「七一」视察香港期间,不仅在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大会讲话中明确提出「对国家历史、民族文化的教育宣传有待加强」,而且亲自到西九文化区出席《兴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合作协议》签署仪式,勉励香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8年2月7日,习总书记专门对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的逝世表示悼念,显示了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他心中的分量。2018年农历新年前夕,习总书记亲自给香港少年警讯的两位小朋友回信,寄语香港青少年多学点历史,多了解点国情。2018年7月,香港声辉粤剧推广协会在京演出,林郑月娥特首向参演的两位本港粤剧小演员转达了习总书记和夫人彭丽媛的亲切问候,习总书记希望香港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中西文化交流平台作用,并推动与内地的文化交流合作。2018年11月12日,习总书记会见港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时,要求香港利用香港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
  习总书记不仅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而且对香港弘扬中华文化提出了具体要求,是香港新时代弘扬中华文化的根本性指导思想。
  2、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是要确立「爱国也是香港的核心价值」的观念。
  爱国是中华文化的灵魂,也应该是香港的核心价值之一。然而,香港在讨论核心价值时,却将爱国排斥在外。2004年7月,294名来自19个界别的专业人士发表联署宣言,呼吁合力维护香港的核心价值,其所列举的核心价值包括:自由民主、人权法治、公平公义、和平仁爱、诚信透明、多元包容、尊重个人、恪守专业,恰恰没有「爱国及爱港」。当时的香港特区政府官员在作出回应时,也将「爱国」丢在了一边。事实上,香港一直有著很强的爱国主义优良传统,香港同胞坚持维护国家统一,积极支持国家发展,热心投入内地扶贫救灾,无不体现出港人长期心系家国的爱国情怀。港人的爱国情怀比所谓民主之类的观念久远得多。应该说,爱国一直是香港的核心价值。香港出现将「爱国」排斥在核心价值之外的「怪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弘扬中华文化工作的缺位。
  更为重要的是,「爱国者治港」是「一国两制」的一条基本原则,确立并强调爱国的核心价值,是「爱国者治港」的必然要求,事关「一国两制」大业能否行稳致远取得完全成功。要确立爱国作为香港核心价值的地位,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弘扬中华文化。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核心,就是要确立「爱国也是香港的核心价值」的观念。
  3、香港需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
  「一国两制」中「一国」与「两制」的关系,是先与后、源与流的关系。「一国」是前提。没有「一国」,「两制」就失去了基础。不讲「一国」,「两制」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离开了对「一国」的认同和坚持,「一国两制」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心灵的根脉和归属,对「一国」认同的基础就是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正如习总书记所说,「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
  可见,落实 「一国两制」,需要有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是稳步推进「一国两制」的基础之一,是「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因此,我们需要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作为推进「一国两制」实践的重要内容。
  4、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重点工作在青少年。
  青少年是香港的未来,事关「一国两制」的事业是否后继有人。习总书记2017年「七一」视察香港时明确要求,「要注重教育、加强引导,著力加强对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关心、支持、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习总书记的讲话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香港大学民研计划2017年12月的调查结果显示,在18岁至29岁的年轻人组别中,自称为「中国人」的比率为0.3%;自称「中国的香港人」或「香港的中国人」为27.2%,二者相加为27.5%。显然,香港青少年在国家认同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严重,一些学生甚至成为「港独」的同情者、支持者。对于香港的一些青少年缺乏国家认同,我们不应责怪他们,而应按照习总书记的要求,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将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工作重点放在青少年身上。
  5、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需做好「去殖民化」的工作。
  必须看到的是,英国统治香港一百多年来推行殖民奴化教育,对港人的政治心理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大障碍。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诞生之后,港人的爱国情绪日渐高涨,学校师生举行了多种庆祝国庆、认识新中国的爱国活动,引起英国殖民统治者的仇视和恐惧,予以全面打压。1951年,港英当局公佈的《菲莎报告书》赤裸裸地写道:「鉴于中国目前的政治形势,香港政府应把握一种义务和一个机会,以便向香港学生提供一些基本教育,包括一些基督教知识以及英国人的理想和习俗」,「香港已成为展现英国人的生活和理想极为显著而独特的殖民地典范」。港英当局根据该报告书提出的基本政策,于1952年大幅度修改教育条例和教育则例,禁止学校举行「政治活动」,实际上是遏制学校的爱国教育。从此以后,许多学校因害怕触犯法例而不谈政治,更遑论进行弘扬中华文化的爱国教育。那些坚持爱国教育的学校,先后受到无理的干预和迫害,有的校长甚至被非法递解出境。这种「疏离中国亲近英国」的殖民教育,对香港的影响非常深远。
  英国对香港一百多年殖民统治一个至今仍有重要影响的严重政治后果,就是在香港构建了一套遏制弘扬中华文化的教育体系,培养了一股对西方文化顶礼膜拜、蔑视中华文化的力量,形成了一种阻碍弘扬中华文化的社会氛围。这是一部分港人中华文化意识淡薄、缺乏国家民族认同的重要原因。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需扫除障碍,做好「去殖民化」的工作。
  6、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关键是要传承和创新性发展。
  香港虽然长期受殖民统治,但广大港人爱国的情怀始终一贯传承。尤其是祖国改革开放,使广大港人迸发了爱祖国、爱民族的血浓于水的割舍不断的情感。优秀传统的中华文化潜移默化深刻影响著香港,广大港人一直传承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思乡念亲、回乡探亲、扶乡助亲、爱乡爱亲、祭祖拜年等已成了潮流,每逢祖国传统的节日广大港人都要北上回乡,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香港传承的一种强大形式。
  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香港回归祖国22年来,蓬勃兴起独具一格的爱国爱港的中华文化已发展成为香港社会不可逆转的主流文化,已成为广大港人的精神支柱,已成为香港社会和谐的基石。「香港人心回归祖国,首先是中华文化认同」这一理念普遍被社会所接受。中华文化已成为香港社会不或缺的精神食粮。
  香港与祖国内地的文化交流日趋频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使香港中华文化得到了发展。香港文学艺术流派众多,思潮纷呈,但从艺术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到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与互补,例如香港中乐团的中乐交响化和西乐中奏、粤剧百老汇式的舞台效果、加上电影音效等等,都极大地提升了艺术的发展。但香港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仍有待于从理论到实践创新,以至成为香港社会发展的引领性文化,这至关重要。
  7、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要与了解国情和国家成就,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
  一个民族文化的影响力,与一个民族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当然是得益于国家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给我们一个重要启示:香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要与了解国情和国家成就,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结合起来,以带动港人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历史内涵和无远弗届的现实影响力。一方面,要让广大港人了解到今天中国成就,包括,我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资流入第二大国,我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等等,另一方面,要推动和支持更多的港人前往内地交流、学习和工作,更直观地实质性地了解、理解和主动融入国家的最新发展大局之中。
  8、香港应发挥独特作用,打造对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平台,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
  习总书记在会见港澳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访问团的讲话中,明确要求香港利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香港不仅多元文化共存,而且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化城市,是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樑和纽带。如何更加积极主动促进国际人文交流,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宣介国家方针政策,讲好当代中国故事,讲好「一国两制」成功实践的香港故事,发挥香港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文明互鉴、民心相通等方面的特殊作用,也是香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
3.jpg
  三、香港应从十方面展开弘扬中华文化的系统工程
  1、确立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轴的基础教育定位,多管齐下全面补齐弘扬中华文化在基础教育层面的短板。
  弘扬中华文化,中小学教育是基础。一些青少年国民身份认同出现问题,只承认自己是香港人,不愿承认中国人的身份,这很大程度源于中华文化教育的缺位,主要问题出在中小学的基础教育本身。
  就现行的中小学课程设置来说,涉及中华文化教育的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中史教育(基本知识)、国民教育(社会知识)、通识教育(思辩知识)。这三个部分的课程安排和内容存在五方面的问题:
  第一,前线学师反映,每週中史课时平均不足两节(70分钟),低于政府规定。教师未能教完所有课题,以至略过或不教中华文化的历史和当代中国的最新成就及外交发展等内容。
  第二,香港的历史科教育一直有重政治史轻文化史、厚古薄今的教学倾向。由此产生了两个问题:一是使学生欠缺作为中国人传承中华文化素养的精神内核;二是缺乏与学生有切身关系的当代国家发展环节。
  第三,学生修习科目时偏向功利,特别是有关文化方面的知识会认为「学无所用」。
  第四,国民教育未能独立成科,唱国歌、升国旗、参与内地交流团仍属学校可有可无的教学环节。
  第五,通识科出现教科书内容、考试题目偏颇的情况,引导学生只以单向思维负面思考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
  基础教育层面存在的这些问题,不仅使得中华文化基础教育不完整,青少年学生始终不能系统吸收中华文化,而且导致一些青少年学生缺乏国民身份认同,甚至思想意识上站在国家对立面。
  为了提升弘扬中华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全面补齐中华文化在基础教育中的短板,特提出如下建议:
  第一,香港特区政府需确立以弘扬中华文化为主轴的基础教育定位,并制定明确指引,以统整中史教育、国民教育、通识教育三个科目的内容,使之成为弘扬中华文化的有机整体,确保弘扬中华文化的宗旨和内容能落实到位。
  第二,在教师在职培训、推动开发电子教学资源套、两地交流联系等项目上,支持学校加强学生对国情国史的认识。
  第三,检视课程设计中的课时要求,确保中华文化的教学内容不会被略过。
  第四,将国歌教育列入中小学教材,不仅是《国歌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更关系学校国民教育的推行。香港特区政府必须坚持在中小学推动国歌教育,以此全面带动在基础教育层面落实国民教育。
  第五,基础教育中应加入更多有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涉及学生未来发展的内容,使之与中华文化结合,带出机遇意识,提升学习动机。
  2、参考内地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在内地建立「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并设立「香港青少年国情教育基金」供有关机构和团体在开展活动时申请资助。
  建立体现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和国家发展成就的国情教育基地,是弘扬中华文化的一项基础工程。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学生前往内地交流学习,接受国情教育。中央有关方面应该参考内地设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做法,建立「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基地的地点既有博物馆、纪念馆、文物保护单位、名人故居、档案馆、自然科技馆、工商业遗址、自然人文景观、历史文化街区,也应该包括高铁机车生产基地、航天生产与发射基地、国产大飞机生产基地、国产手机生产基地等。对香港而言,华为、阿里巴巴、腾讯、小米、大疆、美的、东风、比亚迪、海底捞、中车、核电厂、中国电信等一批重要企业的名字,港人较为熟悉。这些企业涵盖通讯、软件、无人机、家电、高铁、核电、汽车等不同领域,其产业规模、跨国发展程度、创新能力和研究水平,不仅是国力的体现,也是继承优秀中华文化的中国特色事业,体现了改革开放和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成就,有助于带动香港青少年更好地了解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情况。
  为了推动香港的学校前往内地的「香港学生国情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可以官助民办方式设立「香港青少年国情教育基金」,以供两地的有关机构和团体在开展活动时申请资助。
  3、参仿中央电视台举办一系列弘扬中华文化益智竞赛节目的成功经验,支持香港的文化团体与学校联手举办不同主题、多个系列、集普及性与娱乐趣味性于一体的中华文化和国情知识大赛。
  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弘扬中华文化,可以达致更好的效果。由文化团体与学校联手举办中华文化知识竞赛,将文化和国情知识融汇于问与答的竞赛之中,带动竞赛者和观赏者共同参与,并配合学校的课堂和教师指导,是一种值得支持推广的有效方式。
  中央电视台一系列弘扬中华文化的益智竞赛节目对此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央视举办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谜语大会》,都在广大观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中引发热烈反响。近年热播的《中国诗词大会》,入选诗词都引自中小学生课本,更引起青少年强烈共鸣,话题不断刷屏,成人和青少年一起追看,文理科学生、不同阶层民众都深受参与者出口成章、文化知识广博的优秀能力所吸引,激发出学习古诗词、欣赏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热潮。这类节目有两方面的好处,一是教育性强,培养学生文学情操,巩固国学知识;二是娱乐性强,以生动活泼的说明模式,为弘扬中华文化赋予新的形式,营造讨论中华文化的氛围,品味中华文化融入现实生活。
  因应香港情况,建议支持香港的文化团体与学校联手举办不同主题、多个系列的中华文化和国情知识大赛,邀请不同学校组队参与,并与香港的电视台合作策划节目方案,定期公开播放,通过具普及性和娱乐性的竞赛内容,打造一场「中华文化盛宴」,激发青少年以至普通民众参与的积极性。节目可邀请两岸四地文化名人坐镇点评解读,还可应用创新科技跨屏传播,多维互动,令节目更深入民心。
  4、组织具知名度和号召力的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领袖与精英到访不同中小学校,举办国情讲座。
  不少香港青少年由于种种限制,对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的宏观大局缺乏了解。学校是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场所,由既熟知国情又具有社会地位的知名人士,以讲座方式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华文化和国情发展,可以作为学校常规教育以外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补充。
  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以至许多不同社会界别的领袖和精英,既了解国情,又亲历改革开放,更熟知最新机遇,是以国家成就结合国情知识向青少年学生进行中华文化教育的理想人选。建议组织香港特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到访中小学校,举办国情讲座。讲授的内容可以涵盖历史、文化、经济、政治、社会、国防、科技、医疗、法律等各方面。具有知名度和号召力的社会领袖、精英与学校建立合作平台,可以使国情讲座成为香港教育界弘扬中华文化的品牌活动。
  5、推出组建弘扬中华文化大型青少年义工队的计划,招募和筹组「弘扬中华文化香港青少年大使」义工队,组团到香港不同社区乃至世界各地弘扬中华文化。
  香港各类弘扬中华文化的活动,需要一批愿意奉献、乐于承担的义务团队,为宣传推广中华文化、助力国家民族对外交流贡献力量。青少年担负著中华文化薪火相传的重任,应该尽可能调动青少年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议推出香港弘扬中华文化的大型青少年义工计划,在各大专院校和中小学校,招募和筹组「弘扬中华文化香港青少年大使」义工队,透过参与奖励、多国交流体验等手段,激发香港青少年对承先启后弘扬中华文化的使命感,组团到香港不同社区以至世界各地弘扬中华文化,以香港青少年的开放、创新、活力形象,以及两文三语优势,参与不同的文化活动,培育成弘扬中华文化的精兵。
  6、制定适切的文创政策,用好香港创作传统和创科优势,以基金、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演艺界、创科界和商界与内地联手投资弘扬中华文化的产业。
  文化及创意产业通过创意和智力资本作为基本的投入要素,以生产具文化、艺术和创意内容的产品和服务,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涵盖影视业、音像业、文化旅游业、图书报刊业、广播电视业等不同类型的文化范畴,可以体现文化潮流和发展方向的经济软实力。
  香港的文化体现著中华文化的精华内容,与中华文化一脉相承。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到香港文学的武侠小说,再到各类以中国传统背景为主题的电影和普及作品,香港的文化产业多年来透过推出大量广为传颂的中华文化精品,不仅推动了中华文化的创新发展,更将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和推广,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作出了贡献。
  事实上,能够弘扬中华文化的文化精品融合了不同技术和动人情节,成功展示中华文化的人文精神,感染力强,振奋人心,从知性和情感上有力向观众灌输中华民族的光荣感、爱国观,从「软实力」层面弘扬了中华文化,更容易促使人们珍惜和尊崇中华文化和国家发展。近年来,香港与内地合拍多部以解放军为题材的电影非常卖座,广获好评就是例证。
  建议制定适切的文创政策,用好香港创作传统和创科优势,以基金、合作项目等方式,促进演艺界、创科界和商界与内地联手投资弘扬中华文化的产业,以不同形式、崭新内容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7、把中华文化认同作为促进香港人心回归祖国的重要举措。
  文化是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原动力,香港人心回归祖国首先是须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所以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推进广大港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第一,要把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提炼出来,把香港人心回归祖国首先是中华文化的认同,作为一个重要举措来抓,用中华文化育化人、用中华文化感染人、用中华文化激励人、用中华文化指导人。
  第二,要使中华文化走进香港中产阶层社会,透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弘扬中华文化,使中产阶层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伟大祖国,加深对伟大祖国和中华民族的国家观念、民族意识。
  第三,要推动中华文化走进香港社区,以潜移默化的形式推动香港广大草根阶层和新移民认同中华文化,增强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从而促进广大港人对国家的归属感和民族的认同感。
  8、利用香港独特优势,努力将香港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世界创意文化之都。
  第一,要一年一届、坚持不懈地举办《香港中华文化世界论坛》暨文化博览会。以发挥香港中华文化对国际社会的极大鼓舞性、拉动性作用,进而提升香港的文化地位和作用。
  第二,举办世界性中华文化大奖。运用香港中华文化总会所属的「香港中华文化院」,一是设立世界性「中华文化泰斗奖」;二是设立世界性「中华文化杰出名人奖」;三是设立世界性「弘扬中华文化卓越贡献奖」;四是设立世界性「中华文化院士奖、博士奖」;五是设立世界性「中华文化青少年才俊奖」,以此提高中华文化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并提升香港在世界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响誉全球的《世界剧协》(拥有117个国家会员单位)在香港西九龙文化中心一年一届、长久举办系列化弘扬文化的类似《奥斯卡金奖》的世界级活动,一方面向全世界弘扬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国际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提升香港在世界文化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把香港打造成为以中华文化为主体的「世界创意文化之都」。
  9、用中华文化支撑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
  构建世界级「粤港澳大湾区」是中央大战略,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大举措,是使广东、香港、澳门融为一体化加速发展的最佳出路和机遇。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文化交流中心的大都市,作为「一带一路」连接世界的「超级联络人」,应进一步加强特色文化、与时俱进,主动担当粤港澳大湾区引领龙头的重任。香港只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充分用中华文化支撑香港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而提升香港乃至粤港澳大湾区在国际上的地位。
  第一,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拥有700多万人的香港是华人为主的社会,所以香港社会和香港人的“根”和“魂”乃至软实力就是以中华文化为根本、中西互融、相容并蓄的香港本土特色文化,也可以说是独特的香港文化价值。香港的文化价值说到底就是广大香港人一直以来「能吃苦、好打拼」的「狮子山精神」,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就是香港本土特色文化和文化价值的具体体现,而这种精神恰恰是香港人值得继续发扬的香港文化价值。只要我们继续坚持这种以中华优秀文化为根本的香港本土特色文化,香港的文化价值就不会削弱,香港独特的文化特色就不会褪色。
  第二,发挥香港文化社团作用,加强控制力、凝聚力、穿透力和影响力。例如香港中华文化总会所属社团已达560多家,会员已发展到15万人以上。理应发挥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目前该总会正在按照不同类别建立20多个专委会,加强控制力、凝聚力,使专委会发挥率领各属会、会员的极大作用。该会正在计划扩大发行《文化大观》,将每月一期改为每周一期,以扩大香港中华文化的穿透力、影响力。同时,该会正在筹建一流水平的「香港京剧院」,以大力弘扬「国粹」文化。该会亦正在成立「香港中华文化研究室」,专门研究中华文化、提炼优秀精髓,用以指导具体工作实践,以极大的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外,香港文化艺术人才荟萃,香港中华文化总会将引导本港文艺工作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深入生活、扎根民众,创造更多具有「香港特色、东方明珠气派、中国精神」的精品,大力培养德艺双馨、服务大众、影响广泛的文艺港军队伍。并计划设立「香港国际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暨「中华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帮助香港乃至内地文化艺术人才把所创作的文化艺术作品转化为具有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的商品,使他们逐渐富起来、强起来,以增强中华优秀文化对香港社会的拉动性作用,进而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发展。
  10、建议参照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做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在香港设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
  必须看到的是,香港担负在本土弘扬中华文化和向海外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但香港这方面的能力却明显不足。新时代对于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有更高的要求。习总书记去年8月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对弘扬中华文化提出要求:「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把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提炼出来、展示出来」;同时对讲好「中国故事」也有明确要求:「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然而要做好这两方面的工作,不仅需要民间层面的广泛参与,而且需要专业的研究和传播。
  建议在国家的支持下,参照中国科学院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的做法,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牵头,在香港设立「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既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基地,又对香港的国民教育提供实质有效的支持。
  第一,「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与香港高校、文化社团合作,在香港设立权威的中华文化资料库,编制百科全书式的中华文化资料系统。
  中央港澳工作协调小组审议同意的「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建设工作构想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推动中科院与香港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研究单元开展联合科研工作。建议设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与香港高校、文化社团合作,在香港设立权威的中华文化资料库,利用网络和创新技术,以系列形式分门别类,详列古代常用知识、典籍全文、珍贵的历史和文物图片、国家最新发展资料和统计资料、国家成就贡献、国情剖析评论等各方面的资料,编制百科全书式的中华文化强大资料系统,既支援教师利用更多元的中华文化教材,补学校中华文化基础教育短板,又吸引学生自发查找中华文化资料,作为国民教育的重要学习资源,也便利社会各界和广大港人乃至国际社会瞭解中华文化,促进人文交流。
  第二,以香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为基地,对香港的国民教育提供实质有效的支持。
  2012年9月,香港中学的国民教育计划夭折,虽然与反对派的联手「围剿」有关,但香港特区政府委托编写的国民教育教材质量差、引发争议的问题,也不能忽视。事件也反映香港国民教育教材严重缺乏的问题。
  我们需要逐步掌握香港学生思想教育的主导权。国家支持在香港设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可以承担香港国民教育智库的功能,发挥支持香港国民教育的作用,弥补国家这方面的缺位:
  一方面,通过香港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统筹协调安排两地学术机构进行基础性研究,为香港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理论体系,为教师提供详细的参考教材;另一方面,以香港「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为基地,设立香港教师国情教育培训中心,为香港教师培训提供基础性支持,并应成立国家支援的民间基金,从财政上提供支持。
  第三,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作为支撑平台,加强在国际层面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论述能力。
  为了落实习总书记关于香港利用对外联系广泛的有利条件、传播中华优秀文化的要求,我们应该以「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作为平台,做好弘扬中华文化的国际人文交流工作,为对外做好传播中华文化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撑。
  我们在国际层面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往往效果不佳,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的论述能力不足。我们只有将弘扬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建立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建立在与国际接轨的强大论述能力基础之上,才有可能讲得精彩,讲得有思想、有广度、有深度,讲得人口服心服。这个问题不能单靠媒体来解决,还需要智库提供实质性支持。在香港设立的「中华文化海外传播中心」可以作为专业支撑,对弘扬中华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一些国际性课题进行深度研究,发挥智库的功能,为提升我们对国际的论述能力提供实质性支持。
(责任编辑:永吉)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