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简体 | 繁体 注册 | 登录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 >

《我们的文字》中国记忆国家图书馆首发

时间:2015-01-07 13:56来源:中国日报网
    中国日报网公益频道1月7日电 2015年1月4日上午九点,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北青悦读文化共同举办了“文字与文化自醒力”研讨会曁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年度巨献《我们的文字》首发仪式。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著作团队、神奇的藏文书法和世界上唯一性别文字汉族“女书”的国家级传承人、北大清华等高校及民间的文化学者赵丽明、常耀华、殷旵、冯承平、孟德宏、宗介华,以及闻讯赶来的全国各地的读者等参加了这次盛会。
    几位传奇传承人在《我们的文字》首发式现场展示了由十多种不同文字撰写的字幅,当一幅由11种文字撰写的“和睦之家”的字符出现在观众面前时,现场观众被震撼了。每个人都感受到了56个民族的多元文化、汉字的多种文体带给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这样一个极为难得的用11种文字来到国家图书馆团聚的创举,源于《我们的文字》作者团队。他们用整整一年的血汗和幸福的泪水换来了这场珍贵的文字盛宴!作为一个来自56个民族大家庭的成员,我们应该知晓自己的祖国是一个多元化文化大融合的国家,我们的国家不仅有黎文,藏文,傣绷文,还有汉族的女书……中国记忆项目和《我们的文字》首开先河,为践行我们的多民族多元文化相互融合,互敬互爱,为大众文化提供了不可多得的珍贵读物。而专家们现场的演讲和精彩点评更让读者大长见识,迅速提升了文化品位。

    会上,在读者的热烈期待下,几位主创作者讲述了成立项目组的初衷以及成书历程和自己所坚守的文化情怀。应观众的要求,并特别介绍了“我们的文字”书名的意义。据了解,出版之初,曾有人建议书名用“中国的文字”,但经过多次讨论还是确定为更有人文情怀、自豪和民族认同感的现书名。 “中国的文字”是第三方的冷静诉说,“我们的文字”则是温暖的、自醒的。北外对外汉语系副主任孟德宏说: “我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名字,我特别喜欢’我们的文字’和’他们的文字’这样的词汇,这让我有莫名的亲切、无限的温暖。”文化部原巡视员宗介华老师说:“文字不仅仅是作为记录事件的载体,其本身便记载了我们的文化,我们从文字中可以看到祖先的生活、祖先的思想,这些文字里蕴含着的,就是我们的根,我们共同的根。” 国家民委《中国民族》英文版特聘“ 汉文化专栏 ”主持,儒学大家殷旵激动地说“这种好书的推广活动应该常做多做,不仅应该让大众知晓多元文化和多种文字,也应该让大众知晓优秀文化图书。”著名民间学者冯承平建议:“文字是我们了解宇宙、认识自己的有效桥梁。每个人都应该对这本书点赞。这本书的岀版是应对“物质富裕下的精神饥渴,和精神迷茫下的物欲横流”的良药。”

    但是,我们的文字也正经受着威胁和挑战。随着现代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许多传统的文化生态圈正在遭受着破坏,我们的许多文字,连带着它们所承载的一切来自远古的文明和智慧,因为传承人的去世而嘎然消失!对珍贵濒危文字的抢救刻不容缓。“我们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在和城镇化、现代化赛跑……”,当研究濒危文字数十载的清华大学西南濒危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赵丽明教授讲到:“正是这些优秀传承人的长寿使得很多珍贵的文字得以保存……”时,在场的观众热泪盈眶!

    活动现场,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国际传播学院教授常耀华讲述了自己和年轻而充满文化情怀的作者团队长期相处的很多细节,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读者。《我们的文字》成书历时一年,作者们走遍中国各地,行程51496.5公里(能绕地球两圈),走访了11个省的50余个城市和乡村,采访了30个非遗项目的37位传承人及专家,拍摄了400余小时的影像和口述资料。堪称上山入海,寻访我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文字。“这本书不是一本文字学的专业书籍,仅仅是一些对自己国家的文字有着深深热爱的、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给自己所挚爱的文字写的一封情书。给一个姑娘写情书总要列举她的美丽,这本书里,我们恨不得将自己文字的所有可爱之处都列举个遍,而在我们眼里,她处处是可爱的魅力。”本书的策划田苗毫无保留地表述了自己和小伙伴们对于文字的无限深情。

    本书将与文字有关的60余个非遗项目融入其中,以全新的视角讲述文字故事。内容纵向贯穿文字发展全部历程,横向覆盖了我国20余个民族所使用的30种左右的民族文字,涉及到10余种已经消失的文字,这些来自不同民族的文字,共同组成了我们的文字,我们美满幸福的多元文化。书中还从文字与民俗、文字与艺术、文字崇拜、文字的传播等不同角度来解读文字主题,从仓颉、王羲之、蔡伦的传说,到各民族的造纸技艺;从雕版印刷、活字印刷和篆刻艺术,到文字的避讳与文字的崇拜,本书几乎涵盖了文字在我国得以传承的方方面面,也几乎涵盖了我国历史上政治、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一本了解我国文字大家庭,增值文化指数的微型百科全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场的《我们的文字》作者团队和编辑团队,都是一群平均年龄在三十岁左右的年轻人,他们愿意并且踏实地静下来,扎根到最深的地方挖掘文化,这本身便足以令人感慨。本书责任编辑张立红提出:“武力,金融,文化三大元素伴随着人类历史长河,我们曾经经历武力致胜的时代,正在经历金融致胜的时代,人类未来必将迈入文化致胜的时代,而文化最基本的载体就是文字。”做一个有文化的人,知晓更多种类美丽善良的文字,必将是人类追求的文化品质。

    藏文书法研究学者、藏族翻译家红生在现场发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何奶奶(何静华:国家级女书传人)请文字传承人为她写了一副11种文字的‘女书’,是女人的文字,我们则请每个传承人也写了一副十种文字的‘格萨尔’,这是我们藏族男人的英雄。真是一种奇妙的巧合,恰恰体现了阴阳和合,天人合一。”当主持人要求他们在现场一起展示这两幅珍贵的文字作品时,激动的观众纷纷拥上前去拍照。

    展会期间,数百本图书被抢购一空,其中有个小朋友因为买不到书而大哭,引发一位观众感慨,以前只见过买不到玩具的孩子大哭,这次见到了买不到《我们的文字》的孩子大哭,这让为文字和文化的传承担忧的专家们感到了些许欣慰。

    去年12月30日早9:00,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总馆南区国家典籍博物馆举办了“我们的文字”跨年大展开幕,到2015年1月3日晚上传承人活态展示活动闭幕,24个项目的21位非遗传承人在展览现场展示了五天,前来向11位民族文字书法传承人求字的观众络绎不绝,每位传承人都书写了上千幅作品,有的因为站立时间过长而双腿浮肿。一位排了很长的队,终于得到好多字幅的小学生竟然念出了蒙文,傣绷文,女书,藏文的文字“吉祥如意”。观众们所带走的这些作品,和即将上市的图书《我们的文字》,不只是一幅书法作品和一本书,也将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多元文化的种子,一颗民族同根、文化自醒的美丽心灵。(文/侯稀杰)
(责任编辑:李岩岩)
------分隔线----------------------------

人民在线新媒体| 人民在线杂志 | 联系我们 | 人才招聘 | 网站声明 | 法律顾问 | 人员查询

人民在线新媒体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主办:人民在线杂志社

地址:北京市复兴门内大街45号4号楼(国务院国资委商业机关办公大楼) 香港湾仔骆克道315-321号骆基中心23楼

ICP备案号:京ICP备12036689号-1 京公安网备11010502022275